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论辨君子小人劄子 南宋 · 牟子才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七○六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五八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八八
臣窃惟陛下月正元日诞布宸奎,以用人为第一义。
且曰:「古今治乱之原,由正邪用舍之故」。
臣拜手稽首,作而叹曰:大哉王言!
陛下之及此,世道之福也。
夫自昔人主莫不好治而恶乱,进君子而退小人。
然治日常少而乱日常多,君子常退而小人常进者,何哉?
由辨之不早辨也。
夫人主无他职,在于辨君子小人而已。
今陛下浚发睿衷,形之明诏,必灼然有以见治乱之所关,邪正之所在,而知所以辨之矣。
此臣所以深为世道幸也。
《诗》曰:「丰水有芑,武王岂不仕」,以言人才之盛于涵养也。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」,以言人才之成于患难也。
陛下图任以来,善类招旌四出,凡光明硕大、刚中端厚之士,莫不并列于朝,既足以为丰芑数世之储矣。
而其流落不偶,如积被摧抑者,如新蒙湔沷者,如持麾节于远外者,甘于家食,淹于倅贰,困于幕府之下僚者,大抵皆苍葭白露之馀,老于忧患而坚实可用。
苟不及时收召,臣恐其岁月侵寻而骨鲠消靡,良可惜也。
此在陛下加之意而已。
然臣尝深思静虑,以为陛下端平以来,未尝不用君子也。
其后疑君子为无功,而喜小人之有材,循至近岁,误任大奸,遂使空国无君子而用一副党人,凶慝参会,怨愤流行,卒召祸患。
使非鹿矶一捷,则宗庙社稷可为寒心。
陛下亦岂知其祸之至于此哉。
覆车未远,所谓小人者定皆绝意勿用。
如人之饥终不食乌喙,渴终不饮鸩浆可也。
今大奸既殒,而馀毒遗烈入人者深。
惟陛下尽聚诸贤,养元气以敌外邪。
然如胡安国有云,仁宗皇帝所养之君子既久且远,日以消亡,而王安石所教之小人方蕃息未艾,臣恐分数多少之间,正所当虑也。
且小人无材,何以动人主?
彼其治办也似能,其权谲也似智,其奉上也似忠,而不知鸷忍祸贼,实国家之斧斤,生民之乳虎苍鹰,而善类之鬼蜮蝮蝎也。
凶于而国,害于而家,其可再误耶!
夫所谓一介臣,断断猗无他技,其心休休,其如有容,以保子孙黎民者,固在此而不在彼也。
傥忽于几微,辨之不早,臣恐汲黯不足以胜公孙弘、张汤,裴度不足以胜异、镈,陆贽不足以胜延龄,邪正反复而世道随之矣。
《易》之《坤》曰:「履霜坚冰至」。
《泰》曰:「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」。
《姤》曰:「系于金柅,柔道牵也」。
可不谨哉!
臣尝观元祐之时司马光、文彦博、吕公著在朝位,吕大防、韩维、刘挚、范纯仁在政府苏辙、孙觉、梁焘、鲜于侁、朱光庭、傅尧俞、吕陶在台谏,苏轼在翰苑,范百禄、曾肇、刘攽、苏辙在词掖范祖禹给舍傅尧俞、韩维、范祖禹、赵彦若、程颐在经筵,可谓盛矣。
一隙不谨,而杨畏、李清臣、邓伯温之徒已议其后。
天下事盖有不可胜言者,不然,虽百年元祐可也。
臣不胜惓惓。
扶风豪士歌 清 · 李锴
长虬不受泥束缚,神马何尝劳刻雒。
关中耳目龌龊多,未若扶风豪士信然诺。
将军能知郭解贫,季布肯赦曹丘恶。
黄金为注就君博,绝胜求田问舍苦不乐。
君不见平津侯脱粟饭,一过汲长孺,清浑一朝判。
郭解罪议 西汉 · 公孙弘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四
布衣为任侠,行权,以睚眦杀人,不知,此罪甚于知。
杀之,当大逆无道(《汉书·郭解传》:客杀轵儒生,断舌,吏以责实不知杀者,杀者亦竟莫知为谁。吏奏无罪,御史大夫公孙弘议云云,遂族。)
丞相公孙弘记室 西汉 · 董仲舒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四
江都董仲舒叩头死罪,再拜上言:君侯以周召自然休质,擢升三公,统理海内,总缉非僚,未有半言之教,郡国翕然望风,更思改新,以助致治。
群众所占,必有成功,仲舒叩头死罪。
仲舒愚戆,素无治名,大汉之检式,数蒙君侯哀怜之恩,误被非任,无以称职。
仲舒窃见宰职任天下之重,群心所归,惟须贤佐,以成圣公。
愿君侯大开萧相国求贤之路,广选举之门。
既得其人,接以周公下士之意,即奇伟隐世异伦之人,各思竭愚,归往圣德,英俊满朝,百能备具。
即君侯大立,则道德弘通,公流四极。
仲舒愚陋,经术浅薄,所识褊陋,不能赞扬万分,君侯所弃捐。
窃闻《春秋》曰:「贤圣博观,以章其名,择善者从之,无所不听」。
又曰:「近而不言为谄,远而不言为怨。
故辄披心陈诚仲舒叩头死罪死罪。
尧舜三王之业,皆繇仁义为本,仁者所以理人伦也,故圣王以为治首。
或曰:发号出令,利天下之民者,谓之仁政;
疾天下之害于人者,谓之仁心。
二者备矣,然后海内应以诚,惟君侯深观往古,思本仁义至诚而已。
方今关东五谷咸贵,家有饥饿,其死伤者半,盗贼并起,发亡不止,良民被害,为圣主忧咎,皆由仲舒等典职防禁无素,当先坐。
仲舒叩头死罪死罪。
仲舒至愚,以为扶衰止奸,本在吏耳。
宜一考察天下领民之吏,留心署置,以明消灭邪枉之迹,使百姓各安其产业,无有寇盗之患,以蠲主忧。
仲舒叩头死罪,谨奉《春秋》署置术,再拜君侯足下(《古文苑》)
元光五年举贤良对策 西汉 · 公孙弘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四
臣闻上古尧舜之时,不贵爵赏而民劝善,不重刑罚而民不犯,躬率以正,而遇民信也;
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劝,深刑重罚而奸不止,其上不正,遇民不信也。
夫厚赏重刑,未足以劝善而禁非,必信而已矣。
是故因能任官,则分职治;
去无用之言,则事情得;
不作无用之器,则赋敛省;
不夺民时,不妨民力,则百姓富;
有德者进,无德者退,则朝廷尊;
有功者上,无功者下,则群臣逡;
罚当罪,则奸邪止;
赏当贤,则臣下劝:凡此八者,治民之本也。
故民者,业之即不争,理得则不怨,有礼则不暴,爱之则亲上,此有天下之急者也。
故法不远义,则民服而不离;
和不远礼,则民亲而不暴。
故法之所罚,义之所去也;
和之所赏,礼之所取也。
礼义者,民之所服也,而赏罚顺之,则民不犯禁矣。
故画衣冠,异章服,而民不犯者,此道素行也。
臣闻之,气同则从,声比则应。
今人主和德于上,百姓和合于下,故心和则气和,气和则形和,形和则声和,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。
故阴阳和,风雨时,甘露降,五谷登,六畜蕃,嘉禾兴,朱草生,山不童,泽不涸,此和之至也。
故形和则无疾,无疾则不夭,故父不丧子,兄不哭弟。
德配天地,明并日月,则麟凤至,龟龙在郊,河出图,洛出书,远方之君,莫不说义,奉币而来朝,此和之极也。
臣闻之,仁者爱也,义者宜也,礼者所履也,智者术之原也。
致利除害,兼爱无私,谓之仁;
明是非,立可否,谓之义;
进退有度,尊卑有分,谓之礼;
擅杀生之柄,通壅塞之途,权轻重之数,论得失之道,使远近情伪,必见于上,谓之术:凡此四者,治之本,道之用也,皆当设施,不可废也。
得其要,则天下安乐,法设而不用;
不得其术,则主蔽于上,官乱于下。
此事之情,属统垂业之本也。
臣闻尧遭洪水,使禹治之,未闻禹之有水也。
若汤之旱,则桀之馀烈也。
桀、纣行恶,受天之罚;
禹、汤积德,以王天下。
因此观之,天德私亲,顺之和起,逆之害生。
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纪。
臣弘愚戆,不足以奉大对(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)
上疏言治道 西汉 · 公孙弘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四
陛下有先圣之位,而无先圣之名,有先圣之名,而无先圣之吏,是以势同而治异。
先世之吏正,故其民笃;
今世之吏邪,故其民薄。
政弊而不行,令倦而不听。
夫使邪吏弊政,用倦令薄民,民不可得而化,此治之所以异也。
臣闻周公旦治天下,期年而变,三年而化,五年而定。
唯陛下之所志(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)
圣册书问治道 西汉 · 公孙弘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四
愚臣浅薄,安敢比材于周公
虽然,愚心晓然,见治道之可以然也。
夫虎豹马牛,禽兽之不可制者也,及其教驯服习之,至可牵持驾服,唯人之从。
臣闻揉曲木者不累日,销金石者不累月,夫人之于利害好恶,岂比禽兽木石之类哉?
期年而变,臣弘尚窃迟之(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)
上书乞骸骨 西汉 · 公孙弘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四
臣闻天下通道五,所以行之者三。
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长幼、朋友之交五者,天下之通道也。
仁、知、勇三者,所以行之也。
故曰:好问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
知此三者,知所以自治,知所以自治;
然后知所以治人。
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。
陛下躬孝弟,监三王,建周道,兼文武,招徕四方之士,任贤序位,量能授官,将以厉百姓劝贤材也。
今臣愚驽,无汗马之劳。
陛下过意,擢臣弘卒伍之中,封为列侯,致位三公
臣弘行能不足以称,加有负薪之疾,恐先狗马填沟壑,终无以报德塞责。
愿归侯乞骸骨,避贤者路(《史记·公孙弘传》、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)
元光五年策贤良制 西汉 · 汉武帝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
制曰:盖闻上古至治,画衣冠,异章服而民不犯;
阴阳和,五谷登,六畜蕃,甘露降,风雨时,嘉禾兴,朱草生,山不童,泽不涸;
麟凤在郊薮,龟龙游于沼,河洛出图书;
父不丧子,兄不哭弟;
北发渠搜,南抚交阯,舟车所至,人迹所及,跂行喙息,咸得其宜。
朕甚嘉之。
今何道而臻乎此?
子大夫修先圣之术,明君臣之义,讲论洽闻,有声乎当世,敢问子大夫:天人之道,何所本始?
吉凶之效,安所期焉?
禹汤水旱,厥咎何由?
仁义礼知,四者之宜,当安设施?
属统垂业,物鬼变化,天命之符,废兴何如?
天文地理,人事之纪,子大夫习焉。
其悉意正议,详具其对,著之于篇,朕将亲览焉,靡有所隐(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)
公孙弘元狩元年 西汉 · 汉武帝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
古者赏有功,褒有德,守成上文,遭遇右武,未有易此者也。
夙夜庶几,获承至尊,惧不能宁,惟所与共为治者,君宜知之。
盖君子善善及后世,若兹行,常在朕躬。
君不幸罹霜露之疾,何恙不已,乃上书归侯,乞骸骨,是章朕之不德也。
今事少闲,君其存精神,止念虑,辅助医药以自持(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)
公孙弘平津侯元朔三年十一月 西汉 · 汉武帝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
朕嘉先圣之道,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。
盖古者任贤而序位,量能以授官,劳大者厥禄厚,德盛者获爵尊。
故武功以显重,而文德以行褒。
其以高城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(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)
册书答公孙弘元光五年 西汉 · 汉武帝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
问弘,称周公之治,弘之材能,自视孰与周公贤(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)
奏请立皇子为诸侯王 其二 西汉 · 严青翟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九
丞相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:臣谨与列侯臣婴齐、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、谏大夫博士臣安等议曰:伏闻周封八百,姬姓并列,奉承天子。
康叔以祖考显,而伯禽以周公立,咸为建国诸侯,以相傅为辅。
百官奉宪,各遵其职,而国统备矣。
窃以为并建诸侯所以重社稷者,四海诸侯各以其职奉贡祭。
支子不得奉祭宗祖,礼也。
封建使守藩国帝王所以扶德施化。
陛下奉承天统,明开圣绪,尊贤显功,兴灭继绝。
萧文终之后于酂,褒厉群臣平津侯等。
昭六亲之序,明天施之属,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,锡号尊建百有馀国。
而家皇子为列侯,则尊卑相逾,列位失序,不可以垂统于万世。
臣请立臣闳、臣旦、臣胥为诸侯王(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)
议禁民不得挟弓弩对 西汉 · 吾丘寿王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七
臣闻古者作五兵,非以相害,以禁暴讨邪也。
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,有事则以设守卫而施行阵。
及至周室衰微,上无明王,诸侯力政,强侵弱,众暴寡,海内抏敝,巧诈并生,是以知者陷愚,勇者威怯,苟以得胜为务,不顾义理。
机变械饰,所以相贼害之具不可胜数。
于是秦兼天下,废王道,立私议,灭《诗》《书》而守法令,去仁恩而任刑戮,堕名城,杀豪杰,销甲兵,折锋刃。
其后,民以耰锄箠梃相挞击,犯法滋众,盗贼不胜,至于赭衣塞路,群盗满山,卒以乱亡。
故圣王务教化而省禁防,知其不足恃也。
今陛下昭明德,建太平,举俊材,兴学官三公有司,或由穷苍巷起白屋,裂地而封,宇内日化,方外乡风,然而盗贼犹有者,郡国二千石之罪,非挟弓弩之过也。
《礼》曰男子生,桑弧蓬矢以举之,明示有事也。
孔子曰:「吾何执?
执射乎」?
大射之礼,自天子降及庶人,三代之道也。
《诗》云「大侯既抗,弓矢斯张,射夫既同,献尔发功」,言贵中也。
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矣,未闻弓矢之为禁也。
且所为禁者,为盗贼之以攻夺也。
攻夺之罪死,然而不止者,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。
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,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,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。
窃以为无益于禁奸,而废先王之典,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,大不便(《汉书·吾丘寿王传》:丞相公孙弘奏,言民不得挟弓弩,上下其议,寿王对。)
公孙弘借车书 其一 西汉 · 东方朔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五
盖闻爵禄不相责以礼,同类之游,不以远近为叙。
是以东门先生居蓬户空穴之中,而魏公子一朝以百骑尊宠之。
吕望未尝与文王同席而坐,一朝让以天下半。
大丈夫相知,何必抚尘而游,垂发齐年,偃伏以日数哉(《初学记》十八、《御览》四百十。)
公孙弘借车书 其二 西汉 · 东方朔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五
朔当从甘泉,愿借外厩之后乘。
木槿夕死朝荣,士亦不长贫也(《艺文类聚》八十九)
公孙弘 西汉 · 邹长倩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
夫人无幽显,道在则为尊。
虽生刍之贱也,不能脱落若子,故赠君生刍一束,诗人所谓生刍一束,其人如玉
五丝为䌰,倍䌰为升,倍升为緎,倍緎为纪,倍纪为緵。
倍緵惟襚:此自少之多,自微至著也。
士之立功勋,效名节,亦复如之。
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为也,故赠君素丝一襚。
扑满者,以土为器,以畜钱具(一作「且」,属下句。),其有入窍而无出窍,满则扑之。
土粗物也,钱重货也,入而不出也,积而不散,故扑之。
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,将有扑满之败,可不诫欤?
故赠君扑满一枚。
猗嗟盛欤!
山川阻修,加以风露,次卿足下,勉作功名。
窃在下风,以俟嘉誉(《西京杂记》下)
别录 其七十九 西汉 · 刘向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八
朔之文辞,此二篇最善。
其余有《封泰山》,《责和氏》,及《皇太子生禖》,《屏风》,《殿上柏柱》,《平乐观赋猎》,八言、七言上下,《从公孙弘借车》,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。
师古曰:刘向《别录》所载(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)
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元始二年四月 西汉 · 元王皇后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
太皇太后大司徒大司空,盖闻治国之道,富民为始;
富民之要,在于节俭
《孝经》曰:「安上治民,莫善于礼」。
「礼,与奢也宁俭」。
昔者管仲相齐桓,霸诸侯,有九合一匡之功,而仲尼谓之不知礼,以其奢泰侈拟于君故也。
夏禹卑宫室,恶衣服,后圣不循。
由此言之,始之盛也(「始」一作「治」。)
德优矣,莫高于俭。
俭化俗民,则尊卑之序得,而骨肉之恩亲,争讼之原息。
斯乃家给人足,刑错之本也欤?
可不务哉!
三公者,百寮之率,万民之表也。
未有树直表而得曲影者也。
孔子不云乎:「子率以正,孰敢不正」?
「举善而教不能则劝」。
汉兴以来,股肱宰臣,身行俭约,轻财重义,较然著明,未有若故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者也。
位在丞相,而为布被,脱粟之饭,不过一肉。
故人所善宾客,皆分奉禄以给之,无有所馀。
诚内自克约,而外从制。
汲黯诘之,乃闻于朝,此可谓减于制度而可施行者也。
德优则行,否则止,与内奢泰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。
以病乞骸骨,孝武皇帝即制曰:「赏有功,褒有德,善善恶恶,君宜知之。
其省思虑,存精神,辅以医药」。
赐告治病牛酒杂帛。
居数月,有瘳,视事。
至元狩二年,竟以善终于相位。
夫知臣莫若君,此其效也。
子度嗣爵,后为山阳太守,坐法失侯。
夫表德章义,所以率俗厉化,圣王之制,不易之道也。
其赐后子孙之次当为后者,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,征诣公车,上名尚书,朕亲临拜焉(《史记·平津侯传》附录,又略见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。)
乐议 西汉 · 平当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八
汉承秦灭道之后,赖先帝圣德,博受兼听,修废官,立大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,修兴雅乐以助化。
时,大儒公孙弘、董仲舒等皆以为音,立之大乐。
春秋乡射,作于学官,希阔不讲。
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,但闻铿锵,不晓其意,而欲以风谕众庶,其道无由。
是以行之百有馀年,德化至今未成。
今晔等守习孤学,大指归于兴助教化。
衰微之学,兴废在人。
宜领属雅乐,以继绝表微
孔子曰: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。
河间区区,小国藩臣,以好学修古,能有所存,民到于今称之,况于圣主广被之资,修起旧文,放郑近雅,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于以风示海内,扬名后世,诚非小功小美也(《汉书·礼乐志》: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,能说其义,其弟子宋晔等上书言之。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,以为云云。事下公卿,以为久远难分明,议复寝。)